量子理论新观点是什么,【量子认识研究及发展】
施郁(复旦大学物理学系)
1900年10月19日,是一个星期五。晚上,德国物理学会在柏林开了一个会,讨论黑体辐射的能量谱(在一定温度下的电磁波能量密度中,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占有多少)。
正是在这个会议上,普朗克(Max Planck)给出描写黑体辐射能量谱的普朗克定律。
普朗克(1858—1947)
会后的几个月中,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这个定律,普朗克提出,发射电磁波的振子的振动能量,是一份一份的,每一份基本单元叫做作用量子。
1905年,爱因斯坦又将量子论大大推进,提出光量子假说,从理论上发现,电磁波本身就是由能量量子组成的。
1. 黑体辐射和基尔霍夫
通常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,是因为物体反射了那个颜色的可见光,而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可见光。如果有个物体吸收了所有颜色的可见光,以及所有的电磁波(可见光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),不反射任何电磁波,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黑体。它没有反射,但是有吸收和发射。黑体辐射就是指理想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。实验上经常用金属容器内的电磁波实现黑体辐射——容器只有一个小孔,光进入小孔,在容器内多次反射,几乎不可能逃逸出来。
在达到热平衡时,整个辐射有一个稳定的温度。1859年,海德堡大学的基尔霍夫(Gustav Kirchhoff)指出,在黑体辐射中,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能量密度只决定于温度和频率。但是,基尔霍夫没有确定这个依赖关系(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函数)究竟是什么,这是他给物理学家提出的挑战,成了物理学长期研究的课题[1。
1913年,爱因斯坦说:如果能够称量物理学家被基尔霍夫函数的祭坛所牺牲的脑物质,将会有启发性;这个残忍的牺牲还没有看到尽头





